西周后期,随着礼节崩坏、乐曲失调,诸侯之间的纷争不断,周王室也未能幸免。当时,周幽王如何死去,后来的周朝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?
周幽王的原配夫人是申后,她为周幽王生下了一个儿子,名叫姬宜臼,本来他是太子。但是,后来褒姒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。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了儿子姬伯服,周幽王因此废除了原本的太子姬宜臼,改立褒姒所生的姬伯服为新太子。申后的父亲——申侯,得知此事后,愤怒不已,联合蛮族攻入都城,最终杀死了周幽王和姬伯服。在严格的封建制度下,诸侯本应服从天子的命令,然而申侯敢于违抗天命,直接杀害天子,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,西周的王朝也因此灭亡。没有人敢为周王室出声,于是,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便应运而生。
展开剩余71%天子和太子相继死亡,必然要有新的继承人。作为姬宜臼的外公,申侯力推姬宜臼登基,东周于是诞生了,姬宜臼被尊为周平王。然而,外公亲手杀死了姬宜臼的父亲,这一情形让人难以理顺伦理关系,其他许多人也不支持姬宜臼的继位。因此,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也被一些人推举为新的国君,称为周携王。周王室从此分裂,形成了两股对立的势力,双方的争斗持续了21年。最终,周携王去世,接下来,周平王也去世。
周平王的儿子姬狐尚未继位,就因悲伤过度而去世,最后只得由他的孙子姬林继位,称为周桓王。周桓王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,原本有意让他继位。但周王室的继承一向是立长不立幼,所以在周桓王死后,长子和幼子发生了激烈的争斗,最后长子胜利,成为了周庄王。
周庄王曾经亲眼见证了兄弟之间的争斗,因此他不愿重复父亲的错误。然而,他依旧深深爱着自己的小儿子,并产生了让小儿子继位的想法。幸运的是,周庄王死后,长子和幼子并没有爆发激烈的冲突,但这并不意味着家族内部没有矛盾。在周庄王的长子周釐王死后,年幼的周惠王继位。此时,周庄王的小儿子姬颓对继承权心生不满,最终爆发了叔侄相残的争斗。周惠王在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后,最终成功击败了自己的叔叔,并以土地作为报酬。
周惠王显然不想让这种家族内部的纷争就此断裂,因此他也对自己的小儿子格外宠爱。然而,这时有一位重要人物——齐桓公,出来阻止了周惠王的这一危险举动。齐桓公认为周惠王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国家的混乱,介入其中。周惠王对此感到不满,认为齐桓公作为臣子不该干涉自己的权力,并试图联合其他国家打压齐国。然而,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怎会轻易屈服?最终,周惠王的计划未能成功。
三年后,周惠王去世,周襄王继位。由于齐桓公曾帮助过周襄王,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依赖。但齐桓公去世后,周襄王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。此时,周惠王的小儿子——周襄王的弟弟姬带发动叛乱,试图夺取王位。但最终,幼子仍然无法战胜长子。
在过去的八代里,周王室经历了无数的叔侄相争和兄弟相残,家庭内部的纷争几乎成为了一个固定模式。每一代的继承斗争都充满了无尽的悲剧与冲突,周朝的命运在这些内斗中渐渐走向了灭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弘益配资-平台配资-配资策略平台-配资门户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