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贝刚道歉又翻车!合伙人神补刀暴露傲慢底色,80元高价菜为何卖不动?
西贝餐饮刚发完道歉信,还没等消费者消气,自家合伙人樊大卫就甩出一番"神言论",直接把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火苗又给点着了。这事儿发生在上个月底,当时西贝因为菜品定价过高被网友集体吐槽,创始人贾国龙带着团队连夜发声明认错,承诺马上整改。可谁曾想,合伙人樊大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非但不配合灭火,反而大谈特谈"我们用的都是好油""定价有科学依据"。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?
要我说啊,这事儿就坏在内部没统一战线。老板在前台鞠躬道歉,合伙人却在后台拆台,这种操作在餐饮圈都少见。看看数据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,西贝现在人均消费80到100元,比普通快餐店贵出一倍不止。中国饭店协会最新报告显示,2023年中式正餐人均消费也就45元左右,西贝这个价位直接飙到行业两倍。更尴尬的是,这么高的价格换来的却是持续下滑的口碑,北京、上海等地不少门店客流量掉了三成。
樊大卫那番解释听着挺专业,什么"选用内蒙古草原羊肉""油品经过特殊处理",可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根本不是这些。你去菜市场转一圈就明白,普通家庭买羊肉也就四五十块钱一斤,凭什么到餐厅就变天价了?更别说那些所谓的"秘制调料",说白了就是普通酱油加味精换个包装。消费者又不傻,花大价钱吃不出幸福感,谁还愿意当冤大头?
西贝这波操作暴露出餐饮行业一个老毛病——总觉得"贵有贵的道理"。可市场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多了去了,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。人家同样定位中高端,但人家懂得在服务上下功夫,锅底可以免费续,水果零食随便拿。反观西贝,菜量越来越小,价格越来越贵,服务员还板着张脸。有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吐槽:"花一百多吃顿饭,感觉像欠服务员钱似的。"
其实西贝的问题早有预兆。翻翻社交媒体,关于西贝"价格刺客"的讨论从去年就开始发酵。微博话题西贝贵得离谱阅读量超过2亿,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5000万。这些数据都在提醒西贝,消费者的忍耐是有限度的。可惜他们没当回事,还沉浸在"西北菜龙头"的自我陶醉里。
餐饮行业有个铁律:再好的故事也抵不过一顿好饭。西贝当年靠"西北菜"概念起家,那时候物美价廉,一碗羊肉面十来块钱,现在呢?同样的东西价格翻了两三倍。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涨价,但你得拿出匹配的品质。看看同样做西北菜的九毛九,人家通过优化供应链把成本降下来,同样品质的菜价格便宜一大截,这就是差距。
樊大卫的"神助攻"就像一面照妖镜,把西贝这些年积累的问题全给照出来了。品牌方和执行层认知脱节,管理层和消费者需求错位,这种内耗比外部竞争更可怕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3年餐饮行业关店率高达30%,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内部管理出了问题。
要说西贝真想翻身,其实路子很简单——回归餐饮本质。把心思多放在菜品研发上,把价格定在合理区间,把服务做到位。别整天琢磨怎么包装概念,怎么抬高身价。消费者来吃饭图的就是个实惠舒心,你把这几样做到位,口碑自然就回来了。
市场永远奖励踏实做事的企业。看看老乡鸡,靠着现炒现做的实在劲儿,一年卖出10个亿;再看喜茶,主动降价迎合大众市场,门店开得遍地都是。这些成功案例都在告诉我们:餐饮行业没有捷径可走,好吃不贵才是王道。
西贝这次危机给所有餐饮企业提了个醒:消费者不是冤大头,品牌光环也会褪色。与其花心思搞危机公关,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怎么把菜做好,把价格定合理,把服务搞上去。毕竟,老百姓的胃是最诚实的裁判。
【经典语句】
"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"
"顾客不是上帝,但一定是衣食父母"
"做生意要算大账,别盯着小利丢了大局"
"菜做得好不好,筷子一尝就知道"
"价格定得高不高,钱包最有发言权"
资料来源:中国饭店协会《2023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》、大众点评消费者评价数据、抖音短视频平台话题热度统计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分析报告
弘益配资-平台配资-配资策略平台-配资门户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